瞭望专题③|稳就业升至“优先级”
点击蓝字 △ 关注我们
◆ “就业”从民生板块升级为宏观政策,不是简单的“座位调整”,而是未来影响宏观调整的重要出发点,释放出积极的稳就业信号
◆ 优的是就业,先的是经济,就业优先“升级版”意味着,稳就业不仅是民生“发动机”,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“导航仪”
◆ 瞭望微信今日播发两会特别报道《聚力美好生活》,此为其中一篇:
◆ 点击题目,可阅读此前已播发内容:
文/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 陈燕
贫困户工作愿望强烈,却缺乏劳动技能,又要照顾家庭,怎么办?在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大市村,全国人大代表、90后村党支部书记程桔的办法是,联系一家当地企业,在村里建起扶贫车间,帮助10多个贫困户就近就业。
“希望这样的车间建得更多,让困难群众能就近就业。”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“代表通道”上,程桔说。
“就业优先”是今年两会的热词。“就业稳、收入增,老百姓安居乐业,经济体系才能稳健可持续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说。
▲ 3月2日,江苏省盐城市举办春季招聘会,140 多家用人单位提供万余个岗位,吸引求职者前来应聘 蒋晓鹏摄
加入宏观政策“三驾马车”
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,就业优先政策首次被置于宏观政策层面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就业优先政策要“全面发力”,必须把就业摆在“更加突出位置”。
“保障就业是未来影响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出发点,也是目标所在。”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看来,就业政策与宏观调控的联系更加紧密,释放出稳就业的积极信号。
2018年,稳就业成绩单亮眼。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,我国及时出台政策,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,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%左右的较低水平,超额完成了就业目标。同时,服务业和高技术行业就业比重提高,就业结构和质量进一步改善。
亮眼成绩单的背后,是党中央、国务院对稳定就业工作的重视。近期,“就业”一词频繁亮相于重大议程。
2018年7月,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,分析研究经济形势,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。“稳”字成为关键词,“稳就业”不仅被列为“六稳”工作之首,还从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方面,要求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;
2018年11月,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促进就业的针对性措施;
2018年12月,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,稳就业被摆在突出位置。同月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》。
……
受访专家认为,就业优先既是民生政策,也是发展政策。就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“稳定锚”,就业稳,收入就稳,消费就稳,经济基本面就稳。
“优的是就业,先的是经济,这是就业优先再升级的新内涵。”曾湘泉说,把就业优先纳入宏观政策,意味着稳就业不仅是促民生的重要发力点,也正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施政指引。
▲ 2月10日,求职者在扬州市宝应县招聘会上查看招聘信息。新华社发(沈冬兵 摄)
更加关注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
今年,就业总量压力依然不减。一方面,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保持在1500万人以上,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834万,再创新高。
另一方面,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凸显,“招工难”与“就业难”并存,“有活没人干,有人没活干”现象仍然存在。
受访专家认为,结构性矛盾在部分领域、地区、人群中表现明显:去产能的企业、外贸出口企业存在就业压力;一些老工业基地经济下行压力大,创造就业岗位的空间相对较小;大学生群体因毕业、就业较为集中,部分专业设置与迅速变化的产业结构不相匹配,带来一定的就业压力。
此外,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,给部分中小企业带来一定压力。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,去产能、去杠杆等任务加码,对就业新的影响因素不容忽视,这些都将给稳就业带来挑战。
稳就业到底要稳什么?在全国政协委员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看来,落实好稳就业任务,要更加聚焦结构性就业压力,关注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,增强政策的针对性。
王一鸣认为,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外贸出口企业、产能过剩行业、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地区,以及农民工、中低技能劳动者和高校毕业生等群体,应是稳就业政策关注的重点。
▲ 2019年3月2日,陕西省2019年全省工会就业扶贫大型免费招聘洽谈会中心会场内人头攒动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
将好政策扎实落地
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稳就业制定了目标: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,城镇调查失业率5.5%左右,城镇登记失业率4.5%以内。与去年相比,三个预期目标基本保持稳定。
就业“动员令”背后,政府工作报告也给出了实实在在的稳就业举措:加强重点群体、困难群体就业帮扶,培养高技能人才推动就业创业,减税降费政策拓展就业空间,大力支持新就业形态……
高校毕业生、退役军人、农民工,以及困难就业群体,是稳就业的重点群体。此前,在地方两会上,各省区市已在开展技能培训、加大灵活就业、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等方面就抓好重点群体、困难群体帮扶提出方案,“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”成为热词。
稳就业离不开人才端的供给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,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,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。
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,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、下岗职工、农民工等报考,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;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、提高补助标准,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;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……
“发展职业教育的低线标准是解决就业问题,高线标准是加快培养国家发展的各类急需人才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民盟中央常委郑永飞认为,应把两者相融合,在解决就业、保障民生基础上,满足国家专业技能人才需求。
企业稳则就业稳,推动稳就业的另一个重要力量来自企业,尤其是提供了80%左右城镇就业岗位的民营企业。
减税降费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: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;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;对招用农村贫困人口、城镇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的各类企业,三年内给予定额税费减免……
“企业减负后可以扩大生产,提高员工招收数量,这有利于扩大就业;还可以将减出来的资金用于加强员工技能培训等方面,增强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联系,进而稳定就业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正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印孙说。
近年来,电商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外卖、快递等新兴企业的成长,成为拉动就业的重要力量。加强对灵活就业、新就业形态的支持,也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
去年9月,曾在广东、福建等地打工多年的彭家宝返乡就业,成为安徽省颍上县的外卖骑手。“这份工作稳定,能照顾家人,赚得也不比外地少。”不足半年,彭家宝成为当地“单王”,每月收入近万。
“新的就业形态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更多更有活力的就业主体,吸纳了更多的人,成为稳就业的一支重要生力军。”莫荣说。LW
刊于《瞭望》2019年第11期
延伸阅读
瞭望新媒体,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
总监制 | 史湘洲
监 制 | 潘燕
编 辑 | 喻千桓
如有收获,请点一下 ↓